3 個系統性方法:人人都可以創造出具美感的 UI

有不少想轉職到 UX 的朋友,包括一些編程背景的朋友,有時會對自己如何創造出具美感的 UI 感到困惑。

在這裡我有一套方法:透過系統性思維來創造出具有美感的 UI。

在某種程度上,UI 的美觀性有時是主觀的,但可以通過系統化的方法來實現一個相當「好看」的 UI,其中一個關鍵方法就是:間距。

間距在 UI 設計中非常重要,因為它使設計看起來整潔且乾淨。這不僅使 UI 增加易用性,還使其更加吸引人和美觀。

1. 使用 Point Grid System

Point Grid System 的原理是將界面的所有元素(如文字、圖標、按鈕等)對齊在一個基於特定單位的網格上。這樣可以確保元素之間的間距、邊距和尺寸都遵循相同的規則,從而保持界面的統一性和一致性。

隨意搭配隔距 VS 格線系統 (Grid System)

一般人可能看不出分別,可是招聘主管就是能看出當中沒有使用 Grid System 的『不尋常』間距

為甚麼 Point Grid System 在 UI 設計中這樣重要?

1. 一致性:Point Grid System 可以幫助設計師保持界面元素的一致性。當所有的間距、邊距、字體大小等都基於相同的網格系統時,整個界面看起來會更加統一和協調,不會有不對稱或不均勻的感覺。

2. 可擴展性:Point Grid System 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提供了很好的可擴展性。設計師可以輕鬆地調整元素的大小和間距,而不會破壞整體設計的平衡,這對於響應式設計尤其重要。

3. 提升美感:當所有的元素都根據 Point Grid System 進行排列和調整時,界面會顯得更加整潔和美觀。這種系統化的布局方式能夠讓用戶更輕鬆地掃描和理解界面內容,提高整體的用戶體驗。

4. 提高開發效率:Point Grid System 為設計師和開發者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基準,減少了設計和開發過程中的反覆調整和測試,從而提高工作效率。

 

常用的有 4 Point Grid System 和 8 Point Grid System:

4 Point Grid System

4px / 8px / 12px / 16px / 20px / 24px / 28px / 32px / 40px / 44px

8 Point Grid System

8px / 16px / 24px / 32px / 40px / 48px / 56px

 

為什麼要使用 4 或 8?

隨著螢幕尺寸和像素密度的多樣性不斷增加,資產(Asset)生成的工作對設計師來說變得更加複雜。使用像 4 或 8 這樣的偶數來調整元素的尺寸和間距,使得針對多種設備進行縮放變得簡單且一致。

如果使用奇數如 5 的話,在解析度為 1.5 倍的設備裡,便在會造成畫面出現模糊的可能。

如: 5px 按 1.5 倍縮放(7.5)會導致半個像素的偏移。

 

為什麼不使用 2 或 6?

用 2 的話,產生出來的間距變數變得很多,比較難以控制和管理。 雖然用 2 的話,能提供非常細緻的粒度,但我覺得在可能是有點多餘,使界面過於擁擠。

那為甚麼不用 6?

有人說是因為一些常見的螢幕尺寸,無法整除 6,可能導致縮放問題,如:1280。不過有時候 iPhone 的尺寸也讓設計師很無奈,如:iPhone 8 的 375,iPhone 15 Pro Max 的430 ,它們其實是無法整除 4 或 8。

所以,我覺得螢幕尺寸並不是主要原因。

我自己覺不用 6 的原因,是因為萬一 6 在極端情況需要再進一步減少的話,便會變成 3。那麼在 1.5 倍縮放的情況下,便會出現半個像素(4.5)的偏移的現像,因此 6 是相對缺乏了靈活性,大家都避開使用。

始終最終間距的規則也是人定出來,有時候不想限制極端情況時能使用的『靈活』方案。

就像有人使用 8 Point Grid System 時,也會在必要時加入 4px。

 

綜合我多年的經驗,我個人比較喜歡使用 4 Point Grid System。

為什麼選擇 4 Point Grid System?

  • 它提供更多的細節控制:即更多的選擇。你可以在 8 或 16 之間選擇 12。這適用於圖標大小、元素之間的間距、文本與圖標之間的水平間距等。

  • 能夠創建更容易掃描的佈局:鑑於更細微的間距,內容可以更容易地被分組在一起,形成一個焦點,從而使用戶更容易掃描內容。

  • 靈活性:在創建美觀佈局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

使用 4 Point Grid System 具有更高彈性,讓設計師容易達到心目中的『美感』。

2. 應用「內部 ≤ 外部」的原則

意思是外部的間距使用較大的數值,內部的間距使用較少的數值,以獲得更乾淨的外觀。

「Outer Padding 總要比 Inner Padding 大」

或者換句話說:

「越深入子群組,Padding 就越小」

當然,在上面的例子,沒有人說不可以全用同一個數值的 Padding。不過,我認為版面的呈現會顯得較呆滯。

如果需要展示大量資訊時,便一定要使用不同數值的 Padding 來帶領用戶閱讀。

在以下的(誇張)例子更為明顯:

上圖:全用 24px Padding

下圖:只有 Outer Padding 用 24px

下面的影片展示了如何使用了:「越深入子群組,Padding 就越小」的原則

 

3. 按鈕的 Padding 原則

關於按扭的 Padding 的使用並沒有固定的規則;這完全取決於所需的風格和美學效果:有些人選擇較大的內邊距來賦予設計輕盈感和通透感,而另一些人則更喜歡較窄的內邊距來優化可用空間。

然而,為了確保按鈕作為 CTA(行動呼籲)的可讀性,可以遵循某些內邊距規則/標準。

英文的書寫方式是「水平」的:單詞的長度往往大於高度。因此,遵循一個「自然」的規則,即水平內邊距大於垂直內邊距,是比較可取的。

通常,水平 Padding 比垂直 Padding 多 1 到 2 倍,或至少 1:1 。這種比例的好處可以在下例中清楚地看到。

最後,有一個 Figma Plugin 可以試用一下:

它可以輕鬆列出開發人員要知道的設計規格,尤其對使用非付費版 Figma 的朋友(自由工作者)特別有用,因為非付費版 Figma 並不能使用 Dev Mode,不能讓開發人員輕鬆地知道設計規格。

 

總結:

  1. 使用 4 Point Grid System:4 Point Grid System 幫助保持 UI 的一致性和可擴展性,提供足夠靈活度,確保元素之間的間距和尺寸統一,提升整體美感。

  2. 應用「內部 ≤ 外部」的原則:使用較大的外邊距來保持界面乾淨,當越深入子群組,Padding 數值就越小,讓用戶容易掃視。

  3. 按鈕的內邊距規則:水平內邊距通常比垂直內邊距大 1 - 2 倍,或至少 1:1, 這樣可以提升按鈕的可讀性和使用體驗。

今天就分享到這裡。

謝謝你耐心閱讀!

下星期日見,

Kogi

Previous
Previous

15 個實用方法:提高內容的可掃描性和閱讀性

Next
Next

別再混淆:Customer Journey Map 和 User Flow 的差異